李向陽: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一帶一路”戰略
2015-01-29
2015年1月24日-25日,由中企思、中國企業家思想研究院主辦,濟南趵突泉釀酒責任有限公司、濟南泉華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企業家智庫峰會在北京雁棲酒店隆重召開。
1月25日上午,
中企思首席政策顧問、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李向陽院長,在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一帶一路”戰略》,解讀“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在不久前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學習會上,李向陽院長做了相同內容的報告,得到了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等市委領導的一致好評。
李向陽院長的專題報告,全面地闡述了中國周邊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剖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新時期的周邊戰略存在的密切關系。
一、中國周邊環境正在進入一個特殊的轉型期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提升,軍備升級不斷加速,影響力外溢到周邊地帶,引起了個別國家的反彈。居安思危,從政治上看,敵對國家在我周邊策動“顏色革命”的可能性增加。從安全方面看,“亞洲同盟體系”的影響也有待評估。另外,中國力量的增強勢必打破地區均勢,部分國家與中國存在“近而不親”現象。
二、“一帶一路”是我周邊戰略的重要依托
新時期,“一帶一路”戰略將立足經濟外交,成為我周邊戰略的重要依托。在“一帶一路”所輻射的地區,中國的產業能夠與當地資源、市場實現優勢互補,進而影響政治合作,是我國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三、構建“一帶一路”需要優先處理兩大關系
首先,要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政府要履行好服務職能,構建跨國合作機制,構建政府間融資機構,引導企業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擴大企業參與是“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其次,要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的兩個積極性,引導不同地區在參與海絲建設中構建與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打破利益壁壘和地區保護主義,下好一整盤棋。
四、海上絲綢之路節點上的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國際經濟合作,優勢互補是基礎。中國在南亞地區,要主導并建設好“孟中印緬經濟走廊(BCIM)”及“中巴經濟走廊”。在西亞地區,要擴大“中國-海合組織(GCC)”的貿易帶動作用。從大格局來看,“一帶一路”的終點是非洲與歐洲。
五、實現“五通”,打造命運共同體
做到“貿易暢通;道路聯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民心相通”。以五種貫通,實現中國與周邊國家,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的轉變。
中企思首席政策顧問李向陽院長講述“一帶一路”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