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化的盲點:靈魂三問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發微博說道,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像打造產品一樣打造公司)。原來一家公司同時在做兩個產品,一個產品服務客戶,這個產品叫做業務;另一個產品服務員工,那個產品叫組織。
是的,業務數字化和組織管理數字化,是兩碼事。
所謂數字化,本來就不僅僅是業務的數字化,更是組織的數字化。業務和組織是不可分割的。數字時代給了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新手段,新的工具手段必然導致工作方式的改變,技能要求的改變,業務流程的改變。如果管理方式不變,人員能力不變,組織架構不變,必將限制數字化轉型的效果。
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核心團隊的成員,你責無旁貸,你就是“業務和組織”這兩個數字化產品的產品經理。
所以,作為企業家和高管,當我們談數字化轉型時,要敢于對自己“靈魂三問”:我的業務,數字化了嗎?我的組織數字化了嗎?我自己,數字化了嗎?
這樣的靈魂拷問,才能讓我們看到,在對數字化正確認知方面,自己還存在哪些盲點。
二、數字化的疑點:逐個拆解
(一)傳統企業的數字化問題。
很多工業制造企業都認為自己的業務太傳統,似乎在數字化的賽道上,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深圳有一家養豬企業經過轉型已經完全數字化,實現了智能飼喂、智能環控、智能巡檢等重大突破。
(二)銷售管理的數字化。
HubSpot是一家專注集客營銷的SaaS平臺,市值逾300億美元,馬克·羅伯格,該公司全球銷售和服務高級副總裁。他的秘訣是什么呢?就是通過銷售管理數字化,實現“可復制、可預測、可規;”的銷售增長。
(三)組織協同的數字化。
未來的組織單元很可能不再是傳統科層式的部門,而是一個個臨時組建的工作群,因事集結,事畢則散。
這正是很多企業一直向往的“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勝之能散”的理想境界。
(四)識人用人的數字化。
數字時代的識人用人,可以充分借助數字工具。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橋水基金就通過數字化工具,得出了每個人的靠譜指數。
做基金最重要的工作是投資決策:面對每個投資機會,究竟該不該投,該以什么價格、什么條件投?每次橋水基金的員工討論投資決策,都要在橋水內部的數字系統上進行投票表決,并給出相應的分析判斷說明。
二、數字化的切入點:三個抓手
啟動數字化之路有三個抓手,即一個思維,一個最小單元,一個項目小組。
(一)一個思維。指的是Day 1思維,這是亞馬遜掌門人杰夫•貝索斯特別推崇的理念,即把每一天都當成是創業的第一天。
為什么要強調Day l思維?因為真正的數字化,并非現有業務流程及組織管控的線上化和自動化,而是要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數字時代給了我們全新工具,如果今天是創業第一天,我們該如何重構業務、重構組織。
(二)一個最小單元。指的是從一個最小業務單元入手,進行數字化的業務和組織重構。比如,對于房地產公司,每個開發項目就是一個最小業務單元;對于零售企業,每家門店就是一個最小業務單元;對于養豬企業,每家豬場就是一個最小業務單元。
為什么不能一上來就全面鋪開,大干快上呢?因為重構業務、重構組織是一個不斷探索,持續迭代的過程,既然是探索,就只能在小范圍試點,打樣成功之后,再梯次鋪開。
(三)一個項目小組。指的是成立一個跨職能的項目小組,聚焦一個最小業務單元,探索如何用數字化的方式重構業務及組織。一定要選對項目負責人,選好核心團隊。企業不能做甩手掌柜,把數字化重構的重任,全權交給咨詢公司或科技大廠。
究竟采用哪些數字化手段及工具,究竟該如何重構具體工作方式、業務流程、團隊結構、管理機制及其他相應的組織支撐體系,沒有人能給你現成的答案。數字化的頂層設計,最終還得靠自己。
來源:《今日管理》2112期
![]() |
|
![]() |
企業家在2023年一定要創新的同時,把握好三大謀略:控制成本、差異經營、集中飽和性攻擊。 |
——于彥忠 2023.01.19 ![]() |